老子在《道德经》上说道性深厚的人(上士)闻道后深信不疑勤奋用
老子在《道德经》上说,道性深厚的人(上士)闻道后,深信不疑,勤奋用功;道性若明若暗的人(中士)闻道后半信半疑,似懂非懂;道性薄弱的人(下士)闻道会予以嘲笑。当然,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道吗?类似的说法在《法华经》中也有记载:佛陀应舍利弗的要求,在法华盛会上宣讲甚深微妙难解的般若大法时,当场就有五千人离开会场。佛陀解释说,只因小、中根机的人被贪、嗔、痴、邪见等烦恼尘劳所染,如同乌云蔽日,尘封了我们心中本来清净的自性,人便心外求法,追名逐利,烦恼不断,一旦风吹云散,万里无云,则阳光遍照;同理,贪、嗔、痴等烦恼尘劳一旦清除,原本清净的般若自性便显现出来,通达无碍。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 ,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十二部经:佛陀所说教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善知识!一切经典和文字、大乘小乘经典、十二部经,都是因人施设的,因为人本自具有智慧之性,所以佛法能够建立。如果没有世人,一切事物和现象原本也都不能呈现。由此可知,一切万物原本是由人所兴设,一切经文佛典,也是因人讲说而存在。由于世人之中有愚有智,愚迷的人称为小根器,智慧的人称为大根器。愚迷的人向有智慧的人请教,智者给迷人说法,迷人忽然开解得悟,他的境界就与有智慧的人没有差别了。
赏析与点评
针对不同的病情,良医对症下药,医治百病;同样,佛陀悟道后,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四处云游,随机说法,化解众生的种种烦恼。换而言之,佛法是为化解众生的烦恼而施设的,正如惠能所说:“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人。若无一切人,何用一切法?”后人将之收集、整理成三藏十二部经。如同以灯点灯,薪火相传,就光明而言,后点亮的灯与先点亮的灯一样光明。同理,先觉悟的人教化愚人,尽管觉悟有先后,但愚人如果忽然开悟,智慧与前人并无差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实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没有开悟时,佛就是众生;一念得悟时,众生都是佛。由此可知,一切都存在自我本心之中,为什么不从自我本心中当下得悟识见真如本心呢?
《菩萨戒经》中说:“自己的本性原来就是清净的,如果识见本心,明见心性,都能成就佛道。”《净名经》说:“当下豁然开悟,就能够识见本心。”
- 卷五,素这一卷题为“素”“素”是指素心、素性、素雅、素洁这既[图]
- 阔疏粗疏不严密狃(niǔ)习惯习以为常讦直亢直敢言无所避忌语[图]
- 起五句咏题面格局与《绮罗香·咏春雨》相似“轻松纤软”四字写“[图]
- 木棺木;以太棺内棺;椁外棺;度厚薄尺寸;中古赵岐注为“周公制[图]
- 【题解】本训以寓言、箴言等形式解说大道之旨以及自然和人世间诸[图]
- 如果没有公元年所发生的一次动乱也许刘裕将会扛一辈子的锄头但机[图]
-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曾在龙门山南耕田放牧十岁时开始学习古文二十岁[图]
-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云中郡名[图]
-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图]
- 梏(ɡù)古代的刑具木制的手铐这里是指用刑具拘禁 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