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姓吕,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君主,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
齐景公向孔子咨问政事治理的道理。孔子回答说:“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各行其道。无僭越,无冒犯。”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诚然如果国君不像个国君,臣子不像个做臣子的,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其所以然,盖悦而不绎者,齐之所以卒于乱也。”
尊尊亲亲
君臣父子,“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各以其道行之,则必上下有序,尊卑有位,贵贱有礼。无僭越,无逆乱,则家治而邦宁。
民主制度是人格的平等,而不是无原则、无秩序、庸俗的平等。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责任与义务的体现,而不是简单地以民主代替一切,也不是武断地以秩序否定民主。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就是努力建设人格平等,没有封建的高贵与卑贱之分。个人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的公约,个人有义务维护社会的秩序。社会为个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与生存环境,那种以张扬民主为借口,精心包装,以掩盖其本来之目的,行扰乱社会基本运行秩序之实的人,是别有用心的。
虽然封建伦理道德是封建社会秩序的基础,但人伦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核心。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没有应该发挥作用的伦常道德。任何事情都是关于人的问题,不论是民主政治的建立,还是法制制度的建立,都是因为人的因素。因此,尊尊亲亲之礼之义是不可否认的,应该汲取其合乎时代、合乎人伦发展的合理的积极因素,为现代社会服务。这是中华文化继承与发展并传承永远的精神实质。
景公尊让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夫子说:“能够依据诉请者一方的话语就可以判断出是非真相的人,只有仲由能够做到这样啊?”子路履行自己的诺言从不拖延逾期一天。
尹氏曰:“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君子重然诺